夏至|多吃杂粮好,佐丹力真好!

佐丹力粥2年前佐丹力公司498

夏至时节

   在我国的传统节气中,夏至是一个令人神往的节气。夏至,顾名思义,指的是夏季的极点,它标志着阳气的极盛和万物生机的鼎盛。夏至节气凝聚了我国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,从人文风情到饮食文化,都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。 夏至,古时又称“夏节”“夏至节”,是古人采用土圭测日影的方法,最早被确定下来的节气。此时节,蛙声阵阵,蝉鸣声声,稻花如白练,荷花别样红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说:“夏至,五月中。《韵会》曰:夏,假也;至,极也;万物于此皆假大而至极也。”此时的万物,生长繁盛到了一个极点。

夏至三候‍‍

一候 鹿角解:夏至之时,阴气初生而阳气始衰,古人认为鹿的角朝前生,属阳,所以逐渐脱落。

二候 蜩始鸣:蜩是知了等昆虫的别名,夏至时感受到炎炎夏日,树上的知了不断鼓翼鸣叫。‍‍
三候 半夏生:喜阴的药草半夏开始了生长,出现在沼泽地和水田中。

夏至习俗‍‍‍‍

    夏至节气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远的影响,成为了我国历史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。它不仅是一个标志着夏季极盛的节气,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夏至节气以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和独特的饮食文化,将人们与大自然、与传统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。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

1.夏至吃面:夏至节气在北京的风俗习惯中,与吃面相关的习俗尤为引人注目。根据老北京的传统,夏至这一天是吃面的好时机。与冬至吃馄饨形成鲜明对比。

2.夏至吃瓜:史料记载,我国在汉代就有过夏至的习俗,各地饮食习俗虽有差异,但都会在这个时节品尝西瓜。西瓜、苦瓜都是清热消暑的好选择。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

3.消夏避伏:夏季的炎热在夏至体现淋漓尽致,古代皇家会用“冬藏夏用”的冰来消夏避伏,到了现代,人们不再需要使用冰来避暑,空调、风扇代替了冰的作用,但也要注意温度,不要被凉气侵蚀。

夏至养生‍‍

夏季养心:夏至到,天气炎热,让人烦躁不安,此时养生注重“心静自然凉”。炎夏要神清气和,快乐欢畅,心胸宽阔,精神饱满,如万物生长需要阳光那样,对外界事物要有浓厚的兴趣,培养乐观外向的性格,以利于气机的通泄。

晚睡早起:夏季可以适当延后夜晚睡觉的时间,不宜夜晚露宿,起居调养,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,宜晚睡早起。夏季炎热,“暑易伤气”,若汗泄太过,令人头昏胸闷,心悸口渴,恶心甚至昏迷。安排室外工作和体育锻炼时,应避开烈日炽热之时,加强防护。合理安排午休时间,一为避免炎热之势,二可恢复疲劳之感。

清晨运动:运动调养也是养生中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。夏季运动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,锻炼的项目以散步、慢跑、太极拳、广播慢操为好,不宜做过分剧烈的活动,若运动过激,会导致大汗淋漓,汗泄太多,不但伤阴气,也宜损阳气。

养肾养心:饮食调养,有夏时心火当令,心火过旺则克肺金之说(五行的观点),故《金匮要略》有“夏不食心”的说法。根据五行(夏为火)、五成(夏为长)、五脏(属心)、五味(宜苦)的相互关系,味苦之物亦能助心气而制肺气。夏季又是多汗的季节,出汗多,则盐分损失也多,若心肌缺盐,心脏搏动就会出现失常。中医认为此时宜多食酸味,以固表,多食咸味以补心。从阴阳学角度看,夏月伏阴在内,饮食不可过寒。西瓜、绿豆、乌梅小豆汤,虽为解渴消暑之佳品,但不宜冰镇食之。按中医学的脏与脏之间的关系讲“肾无心之火则水寒,心无肾之水则火炽。心必得肾水以滋润,肾必得心火以温暖”,从中不难看出心、肾之间的重要关系。夏至可以煮一锅薏米百合绿豆粥,绿豆清热解毒,百合润肺生津,薏仁清热利湿,粳米和胃,合在一起,能起到清热利湿、健脾和胃的作用,绿豆百合粥可是老少皆宜的夏季食品。

时至夏至,万物繁茂

愿你在最长的白昼,与美好不期而遇。

愿你每一天都承载着健康,浸润着快乐。

END

相关文章

大雪 | 佐丹力159,“中国粥,家之味”

大雪 | 佐丹力159,“中国粥,家之味”

已讶衾枕冷,复见窗户明。夜深知雪重,时闻折竹声。唐 .白居易《夜雪》大雪节气    大雪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一个节气,也是入冬以来的第三个节气,标志着仲冬时节的正式开始。南北朝...

共青团吉林省委组织“青春在战疫中绽放”主题宣讲活动,韩丹为青年传递榜样力量

共青团吉林省委组织“青春在战疫中绽放”主题宣讲活动,韩丹为青年传递榜样力量

共青团吉林省委组织“青春在战疫中绽放”主题宣讲活动,韩丹为青年传递榜样力量       为纪念五四运动101周年,共青团吉林省委号召全省团组织开展了,“绽放战疫...

小暑|多吃杂粮好,佐丹力真好!

小暑|多吃杂粮好,佐丹力真好!

    “小暑,六月节。暑,热也,就热之中,分为大小,月初为小,月中为大,今则热气犹小也。”小暑是夏天的第五个节气,虽是“小热”,但此时的炎夏已经初露锋芒,气温将逐渐升高。小暑过后...

处暑|佐丹力159,“中国粥,家之味”

处暑|佐丹力159,“中国粥,家之味”

《处暑七月中》唐·元稹向来鹰祭鸟,渐觉白藏深。叶下空惊吹,天高不见心。气收禾黍熟,风静草虫吟。缓酌樽中酒,容调膝上琴。处暑节气    处暑,是反映气温变化的节气。“处”有躲藏、终止...

发表评论    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